开源节流一分一厘,降本增效一点一滴。杨村煤矿以“降本增效”为核心命题,以“精打细算、深挖内潜”为行动指南,通过思想引领、机制创新、技术赋能等多维发力,以务实之举巧解降本“必答题”,交出提质增效“高分卷”。
思想引领,拧紧全员“节约阀”
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全员意识的觉醒。杨村煤矿以“过紧日子”思想为切入点,通过多层级、多形式的宣教活动,将“从毫厘省起”的理念深植职工心中。
“我们围绕可控成本核心要素,将节支指标分解到班组,以考核奖惩倒逼责任落实。”机运工区党支部书记王维华表示,自该工区开展“千斤重担众人挑、人人肩上有指标”主题活动以来,职工从“要我回收”的被动思想转变为“我要回收”的主动观念,有效降低了单位库存,减少新材料投入。
该矿组织“百灵”宣讲队深入一线,讲形势、算经济账,激发职工“绞尽脑汁为矿井节约每一分钱”的主动意识。此外,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“六精六提”专栏,动态宣传典型经验,营造出“人人讲节约、处处重降耗”的浓厚氛围。
源头管控,打好降本“组合拳
源头设计得好,矿井便能以最小投入换取最大产出。
该矿紧紧牵住“降本大头在一线”这一成本管控“牛鼻子”,坚持从源头设计上发力,运用系统化降本手段实现源头降本。
61702运顺应用单轨吊运输代替地轨运输,减少岩巷施工56米、节支33.6万元;优化101701工作面减少岩巷施工135米,缩短工期65天,节支81万元;六采区3个工作面优化设计为2个,减少顺槽掘进1050米(岩巷240米)、安撤各1次,缩短工期8.5个月;3332-2工作面回风巷提高穿层段角度,减少截割砂岩厚度,巷道单进由1.8米提升至4米。
此外,杨村煤矿构建了从材料采购到生产消耗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。严控材料源头,通过市场调研优化采购计划,推行集中采购和融资租赁,降低物资成本;实施“计划—审批—发放—使用—回收”全链条跟踪,建立材料台账和交旧领新制度,杜绝重复领用和浪费。
修旧利废,激活资源“再生力”
“变废为宝”是杨村煤矿降本增效的又一法宝。
该矿设立废旧物资“回收站”,对拆换设备进行挑拣、修复和重组,形成“零废品”循环体系。运搬工区通过“长变短、宽变窄”改造,全年修复矿车、平板车等设备200余辆,节约成本超百万元;生产服务中心拆解重组废旧设备103台,创效100.36万元。同时,修旧利废指标与班组考核挂钩,未达标者严格追责,推动“被动回收”转向“主动创效”。
科技创新,激活增效“新动能”
技术革新为降本增效注入硬核动力。
掘进工区“一站式运输”自主改善项目,在3332-2切眼导硐掘进期间,解决了支护材料运输占用车辆多,存放占用空间多,单独装运耗费精力多等诸多问题,降低了抽料、重复卸料的安全隐患,每月可创效2万余元。
副井口供暖系统加装智能联动装置,年省维修费7万元;
提升机检修中加装“双保护”开关,实现声光报警,杜绝误操作风险;
优化设备启动顺序、推广变频技术,年节电超百万度......
这些创新不仅降低能耗,更提升了安全系数和生产效率,形成“降本—提质—安全”的良性循环。
杨村煤矿以“毫厘必争”的韧劲和“创新不止”的闯劲,将降本增效从“必答题”转化为“加分项”。2024年以来,通过修旧利废、技术革新、管理优化等措施,累计创效超千万元。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